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欧洲最新发布的乙肝患者治疗指南

2015年06月21日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日前发布了2009年慢性乙肝治疗指南(EASL新指南),并在指南中首次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慢性乙肝治疗应达到的目标之一。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生活质量指数较高的患者绝大多数都因从未发生耐药、坚持抗病毒治疗,而使病情得到持久有效控制。EASL新指南强调,乙肝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阻止疾病向肝硬化、肝癌、死亡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果乙肝病毒能够被持久抑制,则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危险均降低,治疗乙肝的目的就达到了。

  北京地坛医院教授谢尧强调,因为慢性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会引起肝脏组织的炎症和损伤,而现有的医学水平还未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只有将病毒持续抑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才能够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从而持久稳定地控制病情。核苷初治慢性乙肝患者应首选强效持久抑制病毒、极低耐药的药物。

  EASL新指南明确推荐使用强效抑制HBV,且具有较高的耐药屏障的恩替卡韦(博路定)和替诺福韦用作一线乙肝单药治疗。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核苷初治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5年,94%的患者的病毒载量可降至不可测水平。长期组织学数据也显示,核苷初治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至7年后,96%的患者肝脏炎症明显减轻,88%的患者肝纤维化明显减退。恩替卡韦是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所有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中唯一被EASL新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的药物。 (责任编辑:HX)

小编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探索肝癌发病的潜在规律

舌吻会传染甲肝病毒吗?

打好肝癌切除后的防御战

治疗乙肝没有灵丹妙药

肝癌换肝治疗适合哪些人

乙肝与口腔病的亲密合作

探索肝癌发病的潜在规律

摆脱脂肪肝先减小肚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