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脸”的慢性乙肝“变又脸”是我国川剧的绝活,演员在舞台上一转身就变出一副新的脸谱,怎么慢性乙肝也会“变脸”?它是咋变的?
会“变脸”的慢性乙肝“变又脸”是我国川剧的绝活,演员在舞台上一转身就变出一副新的脸谱,怎么慢性乙肝也会“变脸”?它是咋变的?
变脸一:隐匿性慢性乙肝何乡长今年42岁,精力充沛,因为在农村基层工作,一直比较忙,不太注意身体。由于最近胃口不适,没有劲儿,不爱吃饭,不得不到医院检查,这才发现,他的肝脏功能有了改变。特别是转氨酶(ALT)明显升高。
抽血化验一看,不是小三阳,也不是大三阳,而是抗一HBs、抗一HBe和抗一HBc阳性。这是乙肝的三大抗体,特别是第一个抗体(抗一HBs)是保护性抗体,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血液中检查出这种抗体,往往提示此人对乙肝产生了免疫力。那么,是否为其他型肝炎?医生反复查了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结果都是阴性。难道说,何乡长得的肝炎不是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何乡长平时基本不服用其他药物,肯定不是药物性肝损害,难道是什么少见的肝炎?怕贻误病情,只好转院。
来到市级医院,医生给何乡长检查了血清乙肝病毒核酸。即HBVDNA。两天后结果出来,是阳性,答案找到了,何乡长得的是“隐匿性慢性乙肝” (医学专家们给它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常识告诉我们,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液中,至少HBsAg(乙肝表面抗原)应当是阳性,而何乡长的HBsAg不但是阴性,抗一HBs反而是阳性,这是为什么?原来,这就是慢性乙肝的“变脸”,通俗地说,乙肝病毒不按常规出牌,把重要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等都隐匿起来了。
专家们指出,这种“变脸”的慢性乙肝在临床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tBsAg阴性,血液中尚可检查到抗一HBs,或者抗一HBe、抗一卜HBc;另一种-不但HBsAg是阴性,各种抗体(如前面提到的三种抗体)也都是阴性。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么变,用最敏感的方法检测HBVDNA,结果还是阳性,并仍存在肝功能改变,ALT升高。专家们还指出,有时隐匿性慢性乙肝必须通过肝脏穿刺,在肝脏组织内才能找到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或HBV DNA。这种隐匿-性慢性乙肝的发生机制主要是乙肝病毒基因发生变异(s和前s基因变异)造成的,所以,在临床上,医生让病人检查HBV DNA或者建议做肝脏穿刺时,病人应积极配合,这并不是“额外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