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2亿,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3。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约有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2008年4月23日,记者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43届欧洲肝病年会上了解到,在慢性乙肝治疗中,表面抗原(HBsAg)的发生清除和转换,是目前临床中所能获得的最接近“治愈”的状态,被誉为目前慢性乙肝治疗中的“金牌”,同时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可遇不可求的目标。这是因为表面抗原自发性的清除在一般的人群当中比较少见的,仅为0.5%。
而本次欧洲年会中公布的一些结果却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因为通过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可以提高部分患者表面抗原的消除率。一项使用长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加核苷类药物治疗48周,停药后作长期随访的研究显示,对于获得免疫应答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4年后表面抗原清除的发生率达到11%。
来自意大利的著名肝病专家Ferruccio Bonino教授指出:“表面抗原的清除依赖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即通过自身免疫把机体内的病毒控制在最低水平,这种疗效目前仅存在于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中,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中非常罕见。这是因为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和直接抗病毒的双重作用,可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从而达到表面抗原的清除。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为实现表面抗原的转化——这个慢性乙肝的最佳治疗目标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责任编辑:HX)
小编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探索肝癌发病的潜在规律
舌吻会传染甲肝病毒吗?
打好肝癌切除后的防御战
治疗乙肝没有灵丹妙药
肝癌换肝治疗适合哪些人
乙肝与口腔病的亲密合作
探索肝癌发病的潜在规律
摆脱脂肪肝先减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