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在母体内是如何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这个问题一直是个未知数。经过长时间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复杂的实验观察,我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胎儿在子宫内感染HBV的传播机制。
这项研究发现,先兆早产引起胎盘微血管的破损,会使母亲含有高浓度HBV的血液进入胎儿体内。HBV从母亲的脱膜细胞经过滋养层、绒毛间质到胎儿的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一个逐层转移传递的过程,并且细胞越接近胎儿其感染HBV的机率就越小。
以第四军医大学徐德忠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1992年开始,就开始了病例对照研究和血清与胎盘的多种乙肝生物学标志的实验室检测。他们收集了陕西妇幼保健院402例连续性入院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这些孕妇分娩前的血标本和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的静脉血液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和分子病理学研究,最终发现了这些结果。
研究胎儿的感染机制是一个关健课题,胎儿在子宫内感染HBV,乙肝疫苗就无法起到预防作用。
应采取以疫苗接和中肯主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
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
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
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
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
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
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福尔马林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 (责任编辑:HX)
小编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探索肝癌发病的潜在规律
舌吻会传染甲肝病毒吗?
打好肝癌切除后的防御战
治疗乙肝没有灵丹妙药
肝癌换肝治疗适合哪些人
乙肝与口腔病的亲密合作
探索肝癌发病的潜在规律
摆脱脂肪肝先减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