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抑制病毒复制可提高乙肝免疫控制

2015年06月21日

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来看,乙肝病毒之所以持续感染,主要是机体缺乏有效的免疫控制。如果调动了有效的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被感染细胞有可能获得持续清除。因此慢性乙肝的治疗单纯抑制病毒是不够的,实现持久的免疫控制是关键。

推荐阅读

???

???????? ???????? ??????? ???E????

  那么,在乙肝治疗过程中如何获得持久的免疫控制?

  法国肝病专家Marcellin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使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患者均有望获得停药后持久的免疫控制。对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大三阳),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结束后半年获得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为32%,结束1年时升高至42%;对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小三阳),使用48周时,停药后1年的持久应答率(持久HBV DNA 10,000 cp/ml)为31%。这是因为干扰素具有双重抗病毒机制,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可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使得在停药后机体仍具有抗病毒作用,从而获得持久的免疫控制。

  最新的欧洲《慢性乙肝治疗指南》指出表面抗原的转阴意味着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率的显著降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使患者获得持久免疫控制,从而有望实现表面抗原的转阴甚至出现表面抗体(即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实现最接近“治愈”的临床目标。而且从长期来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更具药物经济学优势。

  因此,聚乙二醇干扰素目前被国际权威指南,包括最新的亚太肝病(APASL)指南、欧洲肝病(EASL)指南和美国肝病(AASLD)指南列为慢性乙肝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由此可见,聚乙二醇干扰素已是目前国际上治疗慢性乙肝的热点和趋势。据悉,经过专家组的推荐和反复论证,聚乙二醇干扰素已被列入新版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省将长效干扰素纳入省级医保目录,将给更多慢性乙肝患者带来福音。

(编辑:韩枫)

更多相关推荐:

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种类 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治疗乙肝 乙肝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做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该怎样走好康复之路呢? 用中草药治疗乙肝的时候需要谨慎 中药治疗乙肝的优势表现在什么地方? 中医大夫揭秘如何走出乙肝误区 干扰素成为乙肝治疗首选? 乙肝乱投医 结果很“杯具” 乙肝治愈后记住4步不怕复发侵扰

温馨提示:

  关注乙肝,等于关注乙肝的健康。的乙肝栏目带您了解乙肝的方方面面。浏览更多乙肝精彩文章,请点击返回乙肝栏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