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丙肝
快速搜索

丙肝不只通过输血传染 1/2

2015年06月18日

  没输过血也可能染丙肝

  相当多的患者是通过输血或其他血制品(如血浆、球蛋白等)感染丙肝的,1995年前输过血或血制品的人士尤其要提高警惕。说,1995年前,我国尚未普及丙肝检验疫苗,所以,在这之前输血者都有感染丙肝的可能。前些年对于“抵抗力较差”或正在发生“严重感染”的患儿,医生会输注血浆或注射球蛋白,这也会给丙肝病毒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在我国,70%的丙肝患者都可以找到感染途径,另有30%原因不明,可能与理发、共用剃须刀等有关。专家指出,曾有过输血,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胃镜检查、针灸穿孔器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或者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文眉、穿耳孔等皮肤黏膜创伤性操作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丙肝。

  丙肝病毒能伪装并躲过免疫系统盘查

  我国共有4000万丙肝患者,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2%,在北方某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超过4%。经过10~30年,大约10%~30%的病人会发展为肝硬化,5%~10%的肝硬化患者可发展成肝癌。成人患急性乙肝及时发现的话,95%的患者可以将病毒清除掉。但问题是,大多数丙肝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耽误治疗,这使得60%~80%的急性丙肝患者会发展成慢性病人。正因为如此,丙肝一直被称作“沉默的杀手”。据悉,在美国,丙肝感染者的诊断率只有20%,而这些病人中大多数诊断出来的时间都在感染后十年。丙肝感染者即便是每年体检,也不一定都查得出,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病情,耽误治疗。

  据悉,有相当数量的丙肝感染者发病就和小感冒差不多,平均每2个月就有患者可能出现疲倦、恶心、腹胀等轻微症状,有30%的患者可能会接着出现黄疸及浓茶色尿,这主要是因为丙肝病毒会伪装自己的蛋白质外套,使其不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拒之门外,从而躲藏在人体内不断地损害肝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