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治疗,乙肝妈妈多能生健康宝宝
徐启桓教授介绍,乙肝患者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和艾滋病病毒一样,乙肝病毒可以母婴传播,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大三阳”孕妇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宝宝的比例是80%—90%;“小三阳”孕妇,其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比率是40%-50%。感染病毒的婴儿出生后,有90%的几率会转变成慢性乙肝。而肝功能正常且没有相应临床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无需要担心,可以正常怀孕,但要加强监测和随访。
相比之下,乙肝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其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比例会下降到5%—10%。个别宝宝出现感染主要是在孕晚期发生宫内感染,这是由于胎盘老化或有破损,导致胎盘屏障作用减弱所致。
乙肝患者治疗期间勿“造人”
徐启桓教授介绍,最好的干预措施就是乙肝患者在怀孕前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主要有两大类:核苷(酸)类药物(口服)和干扰素类(针剂)。对于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一般建议,治疗后达到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和DNA转阴,在维持治疗一年至一年半后,经医生指导下可在停药后4到6个月怀孕。这就意味着,乙肝患者怀孕一定要有计划,不建议治疗期间怀孕或怀孕时治疗,原因是抗病毒药物的致流产性和致畸性还未知。
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相比,干扰素治疗疗程较短,且兼具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的双重机制,有望实现停药后的持久免疫控制,更适合有生育需求的乙肝女性。此外,年轻患者、初始治疗者也可考虑首选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