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包括肝硬化、肝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915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25亿人的工资。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对病毒携带状态缺乏正确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有些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治疗中频繁抽血化验,不顾适应症盲目抗病毒治疗,还有些人上了虚假广告的当,相信乙肝可以根治,乱用药。同时,针对乙肝患者新推出的检查项目也是越来越多,有的患者一年要检测十多次,其实,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需要将这些指标检查一遍。
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常见误区
1、误把乙型肝炎作为标志物,俗称“两对半”阳性者当作乙型肝炎患者。携带者肝功正常,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2、过分追求阴转,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只能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对携带者来说,HBeAg和HBsAg无致病性,并不能反映肝脏病变的程度。
3、误信小广告的宣传,盲目就医
携带者机体对乙肝病毒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此时各种抗病毒治疗疗效不佳,不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可能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属于医学观察对象,《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不主张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了或正在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治疗。实践证明,纷乱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