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回归常识,让“乙肝歧视”病渐渐痊愈

2015年05月31日

  雷闯,22岁,浙江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了验证《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对乙肝"解禁"是否真正奏效,较真的他提出了办理健康证的申请,并最终拿到全省乃至全国第一张从事食品行业的健康证。(浙江在线9月2日)

  为从事食品行业而办理一张健康证,这也许在普通人看来不过是一道手续问题,然而对于一名乙肝患者,尤其对于一名志于创业的青年人来说,那绝对是千山万水,荆棘坎途:首先,他们得迈过自己心魔这道坎;更重要的客观困境是,他们个人意志的"胳膊"从来不是社会歧视的"大腿"的对手。基于此,我甚至可以想象,雷闯是含着热泪从卫生局相关人员接过这张健康证的,并心里默念:这真是社会给予我毕生最好的福利!

  对乙肝"解禁"不仅仅是一条政策法规,体现的更是社会对乙肝患者的与日俱增的认同感。虽然说,长期形成的"乙肝歧视"不可能一下子消除殆尽,但从这标志性的第一张健康证上我们看到了希望,正如雷闯所言,"这张健康证的象征意义大过实际用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张健康证象征着全社会开始自觉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治疗"乙肝歧视"这种社会病了。

  本质上,这是一个"全民回归常识"的问题。

  乙肝一般仅通过血液、性传播,并不妨碍从事食品行业。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医学常识,我们也无数次给公众解释着,并提倡要消除社会的"乙肝歧视",但在社会现实中,有多少人敢去尝一尝患乙肝病毒的厨师为他们做的菜?又有多少餐饮机构不排斥那些患乙肝的求职者于千里之外?

  信息通达如斯的社会,掌握医学常识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但从心态上回归常识,往往却要用很多年,有很多人甚至因此一生都被笼罩在歧视的阴影之中,社会歧视带给他们的伤痛也往往远比他们所患上的疾病更加严重;因此有人曾评论道,"乙肝歧视"才是全社会乙肝病毒。

  有幸的是,通过乙肝患者雷闯领到健康证的个例,我们窥视到社会的这种"乙肝歧视"在逐渐褪色,虽然要彻底消除这种病入社会肌体的病毒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一个过程,但毕竟,我们看到了希望,并因此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为实现全社会乙肝"零歧视"的希望,我们不仅需要政府类似"解禁"之类的政策规定和倡导,更需要全社会合力营造"零歧视"的生态,而需要我们每个人做的其实很简单:比如,生活中,多给乙肝患者一些微笑;比如,工作上,和乙肝患者多一点接触;再比如,也尝一尝乙肝患者为你做的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