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丙肝
快速搜索

丙肝的基本常识

2015年05月31日

  大家可能对乙肝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许多人对于丙肝这种疾病却不一定非常熟悉,其实丙肝这种疾病对我们的身体的危害比乙肝大得多,许多的患者因为丙肝而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对丙肝这种疾病有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丙肝的基本常识。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响。

  hcv传播途径: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hc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

  见于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蛋白酶抑制剂博赛匹韦(boc)或特拉匹韦(tvr),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三联治疗,2011年5月在美国开始批准用于临床,推荐用于基因型为1型的hcv感染者,可提高治愈率。博赛匹韦(boc)饭后,每天三次(每7-9小时),或特拉匹韦(tvr)饭后(非低脂饮食),每日三次(每7-9小时)。期间应密切监测hcvrna,若发生病毒学突破(血清hcvrna在最低值后上升>1log),应停用蛋白酶抑制剂。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部分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关于一些丙肝的基本常识,相信大家对丙肝这种疾病有了一些更加深入的了解,其实大家也不必太担心丙肝,毕竟丙肝的发病率比较低,大家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就可以远离丙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