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乙肝疫苗的相关知识

2015年05月31日

  两项乙肝数字

  1995年底,我国公布了对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证实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地区,肝炎是危害城乡人民的主要传染病。就乙型肝炎来说,有两项结果最值得关注:一是,在我国健康人群中,携带乙肝表面抗原者占9.75%,据此估计全国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将超过1亿人之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曾叫做“澳抗”,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是体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并没有肝炎症状,一般也不会影响工作、学习、劳动和家庭生活;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肝脏存在有完整的乙肝病毒时,就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儿童中,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而逐年增多,说明儿童从小就容易受到乙肝病毒的传染,危害健康成长。二是,调查证实,在我国人群中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有率为27.42%,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存在对人是有保护作用的,可以抵御乙肝病毒传染为害。年龄越小,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有率越低,对自身的保护力越差。在社会人群中,只有略多于1/4的人具有抵御乙肝病毒传染的能力,而将近3/4的人都是容易感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才得以在社会人群中流传。

  新型乙肝疫苗

  我国已经成功地研制生产并推广应用了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力武器——乙肝疫苗。一开始使用的是血源性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效果可靠;但是,受到血液来源的限制,生产过程也复杂,难于大量供应。近年,我国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成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为第二代乙肝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选用的是乙肝表面抗原的编码基因dna,移种到酵母菌中,经过这样转化重组的酵母菌在繁殖过程中也就能合成乙肝表面抗原。实际上,是以高新技术来利用重组的酵母菌作为载体,酵母菌的繁殖是很迅速的,这样也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乙肝表面抗原。经过纯化,再进行灭活处理,使其失去自然感染能力,仍保留它刺激人体产生免疫的能力。再经吸附工艺过程,最后鉴定合格,制成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这种疫苗属于灭活疫苗。由于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乙肝表面抗原,不再像血源性乙肝疫苗那样来自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液,而是得自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重组酵母,又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可以大批量供应使用。所以说,第二代乙肝疫苗一——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比第一代乙肝疫苗——血源性乙肝疫苗,将更理想、更安全、更有效。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