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乙肝的全面介绍

2015年05月31日

  提到乙肝我想都听说过,是种传染性疾病。但对于乙肝的常识大家似乎就知道的不多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给大家讲讲关于乙肝的常识,增进大家对乙肝的进一步了解。

  1.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引起的疾病。它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卫生问题,也是最严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它可造成慢性肝病,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极高。全世界估计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3.5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疾病。

  2.乙肝的危害

  乙型肝炎病毒可造成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患者可能需要数月乃至一年才能痊愈。乙型肝炎病毒也会造成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3.什么人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最大?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将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受感染时的年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幼儿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在出生第一年感染病毒的约90%婴儿和1-4岁被感染的30-50%儿童,最后都会转为慢性感染。在儿童时期转为慢性感染的成年人中,约25%会死于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肝癌或肝硬化。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约90%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8-10%的成年人会转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肝癌是导致男子因癌症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妇女因癌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4.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只影响人类。病毒通过与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比如,精液和阴道分必物)接触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播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相同。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100倍,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以上。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感染者的身体,它依然可造成感染。发展中国家常见的传播途径为:

   围产期(生产时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 儿童传给儿童

   不安全的注射

   输血

   性接触

  在许多发达国家(比如,在西欧和北美),传播模式与上述模式有所不同。现在,这些国家中发生的感染大多是通过性活动和注射药物使用而在青年人当中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是影响卫生工作者的具有传染性的一大职业危害。

  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通常不可能在工作场所传播。

  乙肝病毒潜伏期平均达75天,但也可能为大约30至180天不等。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0至60天即可发现,持续时间差别很大。

  5.乙肝的治疗

  乙肝早期最好采取乙肝抗病毒治疗+免疫清除的方案进行治疗,因为乙肝早期患者尚未接受过乙肝药物治疗,采取药物治疗的效果会非常明显,不过一定要选择最有针对性的药物,最好采用最新的检测手段--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选出最有针对性的乙肝药物。自身的免疫清除主要是通过免疫细胞吞噬感染的肝脏细胞,会对自身的肝脏造成损伤,而通过三氧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免疫因子,这些免疫因子能深入到感染细胞的内部,深层的杀灭乙肝病毒,而不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采用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早期乙肝治疗,大大提高了乙肝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的康复。

  现在对乙肝大家是不是都心里有数了呢?乙肝虽然危害大,但是还是有治愈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