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的知识,小编我之前已经介绍过很多关于乙肝的病因、症状、诊断等等。但是肯定还是有不清楚乙肝的人很多,今天我就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乙肝的常识。
一、乙肝是什么?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这种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引起的肝细胞炎症、坏死。肝细胞炎症、坏死逐渐累积,并逐渐形成肝纤维化,最终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也有的患者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出现急剧加重,表现为重症肝炎、肝衰竭症状。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功能复杂,对人体十分重要,与心脏并列,俗有“心肝宝贝”之称。但相当多的患者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往往病情可能相当严重。因此,我们称乙肝病毒是个“隐形杀手”,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我们不能凭自身感觉是否良好来判断有无肝病或肝病程度。我们只有定期进行检查,来了解肝病是否进展、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治疗等。
二、乙肝是如何传染的?
乙肝病毒的主要是经由接触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实现传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1、母婴垂直传播;2、儿童间生活密切接触传播;3、不安全的注射与输血传播;4、性传播等。感染的年龄越小,慢性化的机会越高。正常免疫功能的成人如感染,极少出现慢性化。中国如此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主要是缘于婴幼儿时期感染,尤其是新生儿的母婴垂直传播的感染。因此乙肝呈家庭聚集现象。
三、乙肝的诊断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hbvdna
alt
分析
-
-
-
-
-
-
正常
未被感染
-
+
-
-
-/+
-
正常
已注射疫苗或曾感染已痊愈
+
-
+
-
+
+
升高
hbeag阳性乙肝
+
-
-
+
+
+
正常或 升高
hbeag阴性乙肝
+
-
-
+
+
-
正常
非活动性乙肝携带
四、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慢性乙型呈全球性分布,全世界近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亿左右成为慢性感染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自然发展史提示,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健康危害极大。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中成药、中药、相当多的所谓“护肝药”等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不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其宣传的神奇效果是不可信的、不科学的。迄今为止,唯有抗病毒治疗,才是根本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毒复制,或通过免疫控制肝炎活动,使疾病处于静息状态。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阻止、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五、如何选择抗病毒治疗?
有明确的乙型肝炎活动,包括转氨酶明显升高3个月以上、病毒活跃复制,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均需要抗病毒治疗。
现在目前有两类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案,一类是干扰素,这一类又细分为两种:1、国产短效干扰素,需隔日一次注射,2、进口长效干扰素,需每周一次注射;另一类是口服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目前可购买到的有4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这两类治疗各有优、缺点。干扰素类疗程较短,一般为1年,少数需延长到1.5或2年,治疗效果在30%-50%不等,主要效果体现是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乙肝病毒控制在检测线以下,肝功能长期稳定正常,肝病稳定而不进展,较少患者可实现表面抗原阴转。干扰素的缺点是副作用较大,但大部分病人都可以耐受,停药后副作用可消失;另外一部分患者是干扰素治疗的禁忌症,不适合用干扰素治疗的。
口服核苷类药物优点是副作用小,口服每天一次,方便,基本没有禁忌症,除对该药过敏外,可适合所有的患者,治疗期间应答率高,能很快控制病毒复制,阻止疾病进展。口服核苷类药物缺点是治疗时间长,一般至少需3-5年以上,不得随意停药,停药后易反弹;另外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容易出现药物耐药,当然每种药物发生耐药的机率是不等的,有高有低。当然目前针对耐药也有较成熟的预防方案与处理方案。
在近年来,由于乙肝的发病率的增高,大家都十分关注具体的乙肝的预防。想要有效的做好乙肝的预防,需要了解清楚具体有效的乙肝的预防措施。常见的有效的乙肝的预防措施主要就是:
1、乙肝预防阻断母婴传播。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目前全国有1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
2、乙肝的预防切断唾液传播。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乙肝的预防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3、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乙肝的预防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上面为大家介绍的乙肝常识,希望大家能仔细的阅读,不要让我的文章白白浪费了。在这里我也祝愿各位读者身体健康,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