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乙肝疾病的介绍

2015年05月31日

  乙肝疾病是一种让大家谈到就会很恐惧的疾病,如果身边有乙肝疾病患者,肯定大家都会避之不及的,现在乙肝患者数量每年都在极具增加,我们身边也不乏增多这样的患者,那么我们对乙肝疾病到底了解多少了,在网上找了些资料与大家分享,希望看完之后能够深入的了解乙肝这种疾病,同时正确看待乙肝疾病。

  一、疾病介绍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 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

  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 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

  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才有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虫、臭虫叮咬传播。

  二、疾病分类

  1、按病程长短分类,乙肝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判断是急性还是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诊治中十分重要,二者的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有时为了区别是急慢性肝炎,往往通过肝穿病理检查来判定。急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常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液中hbsag(+)持续时间低于6个月,6个月内乙型肝炎病毒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hbsag阴转,可遗留感染过hbv的血清学标志:hbe、抗hbe及抗hbs三个抗体阳性,但某些患者抗hbs出现时间较晚,低度也可能不高。急性乙型肝炎的关键特点是半年内hbsag阴转。而慢性乙型肝炎如一言以蔽之就是hbv存在于机体内超过6个月。

  2、按病情轻重分类,可分为乙肝携带者、活动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其中乙肝携带者分慢性hbv-dna携带者(大三阳,dna定量高水平但肝功正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小三阳,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正常);活动性乙型肝炎又分为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重型肝炎又可分为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

  3、按有无出现黄疸(即按症状特点),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该分型多针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即急性黄疸型乙肝和急性无黄疸型乙肝。

  乙肝疾病了解了之后,我们也都明确他的传染是有途径限制的,不要在生活中过度的恐慌和边缘化乙肝患者,他们更加的需要关爱,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肝脏健康,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对我们的自身健康负责,才能有健康的好身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