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症状隐匿,但慢性化程度高,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如不尽早治疗,70%至90%的丙肝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大约10%至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并缓慢进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
丙肝症状隐匿,但慢性化程度高,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如不尽早治疗,70%至90%的丙肝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大约10%至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并缓慢进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和肝衰竭或演变为肝癌。
丙肝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也给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然而,只要通过规范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60岁时治愈率只有30%,但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能达到70%至80%左右。然而,我国丙肝患者中,仅有1。7%进行了规范诊疗。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院院士庄辉教授表示,大量患者因不了解丙肝及其危害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率、就诊率、治疗率,从根源上遏制丙肝的蔓延,已成为当前我国丙肝防治工程的重点。
任重道远
超八成公众仍存误区
尽管全国丙肝健康咨询流动站项目开展以来,使公众对丙肝认知率有明显提升,但此次调查仍显示,有86%的公众对丙肝认知不清,超过50%的公众无法区分丙肝和乙肝,近2成公众认为日常接触也能感染丙肝,近半数公众不知道丙肝可以治愈。为了使更多公众了解丙肝及其危害,消除认知误区,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在此次大会上联合推出了丙肝防治公益广告、四格漫画及宣传海报,呼吁公众“早知、早查、早治”。与此同时,今年全国丙肝健康咨询流动站项目还将全面升级,流动站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全国40个城市,70家医院举行免费丙肝咨询活动,流动站在每个城市的驻留时间也将由原来的1至2天延长为3天至一周。
丙肝认知六大误区
误区1“丙”、“乙”不分
专家说法:丙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相似,但在慢性化率、临床结局、治疗效果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丙肝无疫苗可预防,而乙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预防。此外,成人患者中,发展成慢性肝炎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比例更高,慢性丙肝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时间更短,为20至30年。近年来与丙肝相关的死亡率已超过艾滋病毒感染和乙肝感染。
误区2:接种疫苗能预防丙肝
专家说法:同艾滋病类似,丙肝目前还没有可以用于预防的疫苗。但是可以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一样预防丙肝。
误区3:日常接触也能感染丙肝
专家说法: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播丙肝的。丙肝一般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基本相似。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美容器械,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误区4:HCV抗体阳性=得丙肝
专家说法:确诊丙肝的主要依据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酸(英文简称HCVRNA)呈阳性。如果只是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机体已经清除了丙肝病毒,这时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丙肝病毒核酸在感染丙肝病毒后1至3周,即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
误区5:丙肝不能治愈
专家说法:患者如果在疾病早期就前往正规医院,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误区6能治愈丙肝
专家说法:一旦感染丙肝,仅有20%的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丙肝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在丙肝患者日常康复中,一定要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喝酒,不要剧烈运动,饮食、起居也应当保持比较有规律的状态,不要过度劳累,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同时还应定期进行丙肝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