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治疗机制:抗病毒活性
● 初期: 细胞基因组产生抗病毒蛋白
● 不同病例对IFNα的敏感性不同
● 不同毒株对IFNα的敏感性不同 初期效应(血清病毒↓>1 log10) 与最后疗效相关治疗机制:免疫调节
● IFNα通过诱导IFNγ调节免疫应答
● 能否充分激发免疫水平? 病人基础免疫状况决定可能激发的免疫水平· 不同感染状态对IFNα的敏感性不同CHB炎症活跃时高效应, 无炎症时低效· 不同免疫状态对IFNα的敏感性不同免疫抑制状态时低效应
● 是否已充分激发免疫水平?经 IFNα激发的免疫水平决定疗效和稳定性· 疗程 · 频度 · 剂量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难度和必要性
● 难度
● 慢性HBV感染难清· 婴幼儿期感染, 免疫耐受性
● HBV cccDNA难消失· cccDNA 与肝细胞“共存亡”· 只要cccDNA存在, 复制不会停止· IFNα可能持续抑制复制
● 必要性
● 慢性肝炎30%肝硬化, 肝硬化2050%肝癌
● 慢性肝炎最终40%死于肝衰竭或肝癌治疗方案
● IFNα 500万单位 3/周 皮下至少6个月
● 抗病毒部分效应病例 延长疗程能提高持续效应率
● 不推荐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同时、序贯)
● 对IFNα治疗不顺利的病例 按个体化原则, 加用或换用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文献
1● 抗HBe(+)/HBV DNA(+) 例 LMV0.15 + IFNα 6MU 52周
● 治疗结束时 · HBV DNA和ALT效应 93% · 肝组织学进步(HAI降低≧2)46%
● 随访52周时 持续效应率14% Tatulli I, et al. J Hepatol 2001; 35:8
● 点评联合治疗文献
2 ● 多中心随机试验 · LMV 52周 +IFNα 24周76例 ·LMV 52周 75例
● 治疗结束时的效应率 · 联合组35%(27/76) · LMV组19%(14/75) p=0.042
● 随访48周持续效应率(HBeAg和病毒阴转) · 联合组33%(25/76) · LMV组15%(11/75) p=0.021Barbbaro G, et al. J Hepatol, 2001;35:406
(责任编辑: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