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急性乙肝治疗需趁早

2015年05月11日

20100208

急性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造成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患急性乙肝这种疾病后,患者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HBV(乙肝病毒)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只要及时得到治疗,大部分急性乙肝患者都可以痊愈,并终生具有免疫力。

急性乙肝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占急性肝炎的90%以上。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急性乙肝治疗措施

急性乙肝初期的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医学界一般认为,急性乙肝在经过治疗半年之后,如果还不能痊愈,那么患者便会转为慢性乙肝,需接受抗病毒治疗。急性乙肝在治愈之后,不再具有传染性,而且被治愈的乙肝患者还可以终生得到免疫。

 

急性乙肝其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减少和避免病情发展或迁延不愈。强调隔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营养,注意对症下药。用药以退黄、降酶、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总则。病初消化道症状严重,尿量减少。兼有黄疸者,可适当注射葡萄糖液;黄疸加重迅速者,加用茵陈桅黄注射液和胰岛素,慎防重型肝炎发生。

急性乙肝6大特点:

(1)从来未感染过乙肝病毒。如果是乙肝带毒者,虽然发病也可能较急,但不能称为急性乙肝,而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发作”。

(2)转氨酶升高幅度较大,在500—1000单位之间或更高。

(3)病程经过顺利,无需特殊治疗,一般不用抗病毒药,在6个月内也可能有小的反复,但无碍大局。

(4)预后良好,如休息不好、滥用药、饮酒等,约有5—10%急性乙肝发展成慢性乙肝。

(5)在6个月内,HBsAg、HBeAg、HBVDNA可以转阴,并出现抗—HBs,获得对乙肝的免疫。

(6)有一部分急性乙肝患者痊愈后,仍有乏力感。食欲差、肝区不适等症状,但肝功能正常,转氨酶正常,这叫“肝炎后综合征”,这不是慢性乙肝,不必有心理负担。(责任编辑:小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