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
导读:从近日举行的欧洲肝脏研究协会第45届年会上获悉,难治性慢性乙肝治疗又有了新进展:延长长效抗干扰素的治疗疗程,可以显著提高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
我国乙肝患者居多形式较为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1亿多人,有慢性乙肝病人200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乙肝大国”。我国现有的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80%以上都是由乙肝发展而来。专家表示,目前乙肝主要的携带病毒人群为青壮年以及部分老年人,他们感染病毒的时间主要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经过漫长的病毒携带状态后,现已进入了免疫活动期,肝组织开始出现程度不一的损害,于是,他们就成为显性发病的病人来回往返医院,进行定期随访,并长期用药。
延长治疗疗程可有效治疗慢性乙肝
传统意义上,基因型D感染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被认为是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群体,采用长效抗干扰素治疗的标准疗程是一年。而在临床实践中专家们发现,对于这些难治性患者,如果延长疗程,可使病毒学应答率获得提高。
针对这一现象,来自意大利的Pietro Lampertico 教授等人开展了对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至两年的研究,并在本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上发表了有关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两年疗程的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一年疗程的应答率。其中一年疗程的应答率为10%(样本量为52例),而两年疗程的应答率达到31%(样本量为51例),是一年疗程的3倍多(P=0.01)。此外,据治疗过程的观察得知,采用两年的治疗疗程同样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研究的另一发现是,在延长疗程至两年的患者中,有9%的患者实现了表面抗原的清除,另有6%的患者表面抗原下降至低水平。表面抗原的清除对慢性乙肝患者来说意味着实现了“临床治愈”,伴随着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率的显著降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责任编辑:林雨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