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7
在现实生活中,因感染乙肝而背上沉重思想负担者不在少数。有些病人在生活中常会发现一些患者盲目地给自己设定诸如短期内转阴、1年内停药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
一旦当结果与目标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并因此影响后续治疗的信心,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治疗乙肝要打对“时间牌”
临床研究证实,乙肝患者如果从一开始就强效出击,应用强效低耐药药物将会受益匪浅。短期来说,病毒复制可迅速被控制,乙肝炎症可缓解;长期来看,耐药发生风险小,疾病进展就可被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七成(66.82%)慢性乙肝患者对抗病毒治疗能否使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持消极或怀疑的态度。乙肝患者的忧虑可以理解。
这是因为,抗病毒治疗目前的确还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只能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并且一旦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就会通过炎症反应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发生。
但事实上,这种可怕的后果并非不可避免。将悲剧扼杀于萌芽的有效措施便是及早干预治疗,掌握治疗过程中的每个时间节点,拿捏时间管理门道。简而言之就是打对“时间牌”。尤其是初始治疗阶段,可谓是整个乙肝治疗的黄金“时间窗”。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一项历经六年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在核苷初治患者中,使用强效降病毒药物,100%的患者的乙肝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96%的患者肝脏炎症明显好转,88%的患者肝纤维化明显减轻,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都有所改善。
专家提醒:乙肝治疗“任重而道远”
良好的起步固然重要,但治疗乙肝更重要的是“长期管理”。比如,有些人拿出差当借口未能坚持用药,最终出现病毒学反弹,导致治疗停滞不前;有些人则妄下判断自认为感觉好了就草率停药,最终走回肝病复发的老路。这些误区都是乙肝治疗道路上的绊脚石,千万别因此栽跟头。(责任编辑:sh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