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国内首个乙肝治疗疫苗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05月11日

20111111

【讯】我国首个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简称乙克),近日完成第一阶段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分析。在经乙克治疗后出现E抗原血清转换的患者中,59.6%的患者病毒载量降至临床阴性,84.4%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表面抗原水平下降,肝组织活检及细胞免疫均出现炎症缓解等,表明乙克对乙肝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国内首个乙肝治疗疫苗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次临床试验严格按照国际标准,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以复旦大学及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为申办方,由北京地坛医院牵头,杭州泰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全程监督,在全国21家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展开。

据介绍,该试验采用目前国际公认最为适合的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与乙肝病毒复制密切相关的E抗原消失,并且出现E抗体)作为疗效评价标准。

研究团队根据现行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类药、干扰素)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期不少于一年的经验,在Ⅱ期B阶段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疗程。结果表明,患者E抗原血清转换率乙克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虽然Ⅱ期B阶段与第一阶段Ⅲ期临床试验两次结果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均高于未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自然转换率,但还需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确证乙克的疗效。

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否可以代替抗病毒药物?

专家介绍说,治疗性乙肝疫苗不能完全代替抗病毒药物,两者联合将成为新的治疗方法。现有抗病毒药物易导致病毒变异、耐药、停药后反跳等缺点,提倡在抗病毒治疗中,应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以打破免疫耐受,为抗病毒治疗创造条件。

因此,治疗性乙肝疫苗取代不了抗病毒药物,免疫疗法与抗病毒药物相结合可从多途径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达到临床上的高效与低复发。(责任编辑:shmily)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