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丙肝
快速搜索

小心陷入丙肝误区

2015年11月11日

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办的“全国丙肝健康咨询流动站项目”两周年总结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发布了一项覆盖全国公众的肝炎认知网络调研数据。数据显示,公众对丙肝的正确认知率从2007年的1%上升到2012年的14%,45.3%的受访者能够正确选择出丙肝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51.9%的受访者知道丙肝的有效治疗方法。

小心陷入丙肝误区

丙肝危害大,去年报告病例17万

据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去年共报告丙型肝炎病例17万人,估算丙肝病毒携带者约1000万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庄辉教授对此表示,丙肝症状隐匿,慢性化程度高,尚无疫苗可预防,若不尽早治疗,70%—90%的丙肝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大约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并缓慢进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失代偿肝硬化和肝衰竭或演变为肝癌。

近年来,与丙型肝炎相关的死亡率已超过艾滋病毒(HIV)感染和乙肝(HBV)感染的死亡率。不过,与艾滋病等不同的是,只要通过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据介绍,60岁时治疗治愈率只有30%,但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能达到70%—80%。然而,我国丙肝患者中,仅有1.7%进行了规范诊疗。

八成公众存有误区

2012年,肝炎公众认知网络调查显示,仍有86%的公众对丙型肝炎认知不清,超过50%的公众无法区分丙肝和乙肝,近两成公众认为日常接触也能感染丙肝,近半数公众不知道丙肝可以治愈。其中,主要存在有六大误区:

误区一:“丙“、“乙”不分

正确知识:丙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相似,但在慢性化率、临床结局、治疗效果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丙肝无疫苗可预防,而乙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预防。此外,成人患者中,发展成慢性肝炎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比例更高,达75%85%。慢性丙肝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时间更短,为20—30年。

误区二:日常接触也能感染丙肝

正确知识: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播丙肝的。丙型肝炎一般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基本相似。

另外,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5%10%的几率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如果乳头有出血时,要避免母乳喂养。

误区三:接种疫苗能预防丙肝

正确知识:同艾滋病类似,丙肝目前还没有可以用于预防的疫苗。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丙肝: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及时包扎破损伤口。

误区四:HCV抗体检测阳性=得丙肝

正确知识:确诊丙肝的主要依据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酸(英文简称HCV RNA)呈阳性。如果只是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机体已经清除了丙肝病毒,这时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丙肝病毒核酸在感染丙肝病毒后13周,即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

误区五: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就能治愈丙肝

正确知识:患者一旦感染丙肝,仅有20%的患者能自发清除病毒。丙肝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疗程后再随访24周,若仍检测不到丙肝病毒则视为治愈。

但在丙肝患者的日常康复中,一定要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喝酒,不要剧烈运动,患者的饮食、起居也应当保持比较有规律的状态,不要过度劳累,饮食应适度,以清淡为主。同时,还应当定期进行丙肝检测。

误区六:丙肝不能治愈

正确知识:患者如果在疾病早期就前往正规医院,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目前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使用足够剂量治疗一年,丙肝的治愈率能达到七至八成左右,部分研究显示患者治愈率甚至可高达95.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