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肝肾阴虚
1.望诊:或目黄、身黄;或面热而红、或并蟹爪纹理、手掌鱼际部赤红;或面色萎黄、或面色晦暗;或尿黄;或面目虚浮、跗肿;或体瘦神萎、口干唇燥;或鼻衄、齿衄、皮下出血;或呕血、黑便;或腹大如鼓,青筋暴露;舌质红或暗淡或暗紫,苔薄白,或薄黄,或黄腻,或白腻,或少苔。
肝硬化中医辨证 3.湿热内蕴
辨证要点:胁肋胀痛或窜痛,烦躁易怒,善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痛,脉弦。
二、辨证分型
辨证要点:口淡不欲饮,气短乏力,便溏或黏滞不畅,舌质淡,舌体胖或齿痕,苔薄白或腻。
临床表现: 腰痛或腰酸腿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烧,口干咽燥,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小便短亦,大便于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肝硬化中医辨证 2.脾虚湿盛
肝硬化中医辨证 1.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脸色晦黯或面部红纹赤缕,面颈胸部蟹爪纹,朱砂掌,或腹壁青筋暴露,肋下积块,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瘀斑,脉弦或沉涩。
临床表现:皮目黄染,黄色鲜明,脘闷纳呆,腹胀,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临床表现:纳差或脘闷腹胀,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下肢水肿,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便溏或五更泻,舌质淡胖,苔润,脉沉细或迟。
辨证要点:皮目黄染,黄色鲜明,舌苔黄腻。
4.切诊:或胁下触及痞块,或胁下触痛,脉弦细数或弦滑数。
5.脾肾阳虚
2.闻诊:或嗳气不舒;或言语无力;或口中异臭。
临床表现: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恶心或呕吐,腹胀,自汗,气短乏力,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便溏或黏滞不畅,舌质淡,舌体胖或齿痕多,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细弱。
辨证要点: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紫暗或瘀斑。
辨证要点:腰痛或腰酸腿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烧,舌红少苔。
肝硬化在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及肝功能失代偿期,此两期分别属于中医“积聚”、“臌胀”的范畴。虽然分别属于中医不同病名,但依据病机,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在1993年召开的第五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的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合而论之。
临床表现:胁肋胀痛或窜痛,烦躁易怒,善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痛,腹胀,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一、诊断要点
6.血淤络阻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便溏或五更泻,脉沉细或迟。
3.问诊:或胁肋胀痛,胸腹痞满,或口干苦、食少纳呆,或恶心,或神疲乏力,或五心烦热,少寐多梦。
延伸阅读:
肝硬化诊断指标有
肝硬化诊断指标有(3)肝功能检查:代偿期肝功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肝功明显异常,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其比例倒置,蛋白电泳γ球蛋白明显增加。 (5)食管钡透或内镜检查,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诊断指标有(2)症状:早期(代偿期)有食欲不振、腹水、恶心、腹泻、肝脾轻度肿大、血管痣,晚期(失代偿期)有腹水、出血倾向、黄……更多>>
肝硬化的病因可分为
肝硬化的病因可分为 (4)淤血因素:长期反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可引起肝脏淤血,使肝细胞缺氧而坏死、变性,终致肝硬化。其中由于心脏引起的肝硬化称心源性肝硬化。 (2)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肝脏纤维化,严重者发生肝硬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