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酒精性肝病
快速搜索

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

2015年10月09日

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

1、酒精对肝损伤的机制是先由乙醇转化为乙醛,再转变为乙酸,后一反应使辅酶ⅰ(nad)转变为还原型辅酶ⅰ(nadh),因而使nadh/nad的比值升高,此升高可抑制线粒体撒羧酸循环,使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氧化减弱,继之使中性脂肪堆积于肝细胞中。同时nadh的增多又促使脂肪酸的合成,从而使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发生脂肪变性,最终导致脂肪肝形成,这是酒精对肝损害引致脂肪肝的主要方面。 2、大量饮酒可使体内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β氧化受损,使血液和肝细胞内游离脂肪酸增加。游离脂肪酸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加上乙醛的协同作用,可引致生物膜受损和加强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的毒性,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3、酒精有增加胆碱需要量的作用,而胆碱是合成磷脂的原料之一,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故磷脂的不足又影响了脂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了脂肪从肝脏中的排泌,同时,酒精还能抑制肝细胞内脂肪酶活性,肝细胞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4、大量饮酒可刺激肾上腺及垂体一肾上腺轴,动员周围脂肪组织的分解,释放出大量脂肪酸进人肝脏,使肝内三酷甘油(tg)合成增加,义因极低密度脂蛋白(lvdl)缺乏载脂蛋白,使其分泌排出发生障碍,而促使产生脂肪肝。 5、大量长期饮酒还可诱导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增加,可加重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使肝脏内皮细胞窗孔变多变大,致使tg的乳糜微粒及其残骸被肝细胞引入,肝细胞摄取脂肪过多,促进了脂肪肝的形成。 6、肝脏输出三酰甘油(tg)的能力下降: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能损害高尔基体功能,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以至不能将tg运输出去,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7、肝窦内皮细胞具有大量直径150-175nm的窗孔。窗孔的大小直接影响血脂的转运。急性服用乙醇,使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开放、脂质易于通过,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肝脂变。以上这些变化过程被认为是目前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原因。此过程在早期是可逆的,经戒酒和治疗后,脂肪肝可逐渐消减。故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近20年来的研究已阐明酒精有直接损害肝脏的毒性作用,是造成肝损害的主要原因。动物实验证明,给大鼠饲以酒精(占总热量的36%),可产生脂肪肝。如酒精量减少至总热量的20%,则不发生脂肪肝。 中日友好医院动物实验结果,给大白鼠喝52度白酒,3天肝脏就可以发生空泡。用狒狒饲以高蛋白、各种维生素及去脂质(蛋氨酸、胆碱)的饲料和酒精(占总热量的50%),9个月至4年肝脏病理发现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增生等病变。上述资料有力说明酒精本身的毒性作用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有下列因素参与:

延伸阅读:

酒精性肝硬化病理改变
在某些酒精性肝硬化病例,肝内有较多的铁质沉积,其可能与铁摄人(酒内含铁较多)及吸收增加、溶血、门一腔静脉分流形成有关。铁可刺激肝纤维组织增生,加重肝硬化。 在肝硬化阶段,酒精性肝炎的特征可以持续存在,通常称之为活动性肝硬化。当戒酒以后,经过一 段时间,酒精性脂肪肝的饮食

现代人,在宴请热闹之日,在举杯推盅之时,在充分享受美酒佳肴之际,千万千万记得时刻提醒自己要控制好饮酒的度和量,保护好自己的肝脏,远离酒精肝,远离疾病。要想让饮酒成瘾者一下子把酒全戒掉是不现实的,它往往因当事人的心理和生理一下子难以适应而告失败。因此有戒酒意愿的人,不妨采取心理学上对行为的良性矫正法、系统脱敏法。该法讲究渐进性,它不要求当事人一下子就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