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如能及时诊治可使其逆转;反之,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早期诊治对阻止脂肪肝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关于脂肪肝的诊断,过去必须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进行确诊,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MRI及超声显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再经肝穿刺活检即能得到比较准确的临床诊断。
由于脂肪肝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而肝穿刺活检又有创伤性,现主要采用B超和CT诊断脂肪肝。现已证实,通过影像学检查不仅可筛选脂肪肝,并能确定诊断。鉴于B超诊断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作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所谓脂肪肝高危人群是指存在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脂肪肝的群体。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症,特别是内脏脂肪性肥胖病人;糖尿病,特别是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脂血症,特别是有血液甘油三酯升高者;长期服用损肝药物者;以及有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家族史的个体。
总之,有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者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应定期(每年1~2次)作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脂肪肝。
延伸阅读:
MRI和肝动脉造影对脂肪肝的确诊有何价值?
磁共振(MRI)扫描对诊断脂肪肝不敏感,无论从信号强度,还是计算驰豫时间,均难以与正常肝组织区分开来,这与肝内含水量不增加有关。临床上可利用MRI这一弱点鉴别CT上难以确诊的脂肪肝与肝癌。病变肝脏因脂肪含量较高,在MRI各加权序列上信号均有轻度升高,局限性者与正常肝脏间分界不清,且无占位效应,虽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区与正常肝有相似的时间……更多>>
血清纤维化指标测定对诊断脂肪肝的价值!
脂肪肝临床表现多样,通常初期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以后随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发展可演变为肝硬化。判断脂肪肝是否并发肝纤维化,最可靠的仍是肝穿刺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图象。但是肝穿刺活检有一定危险性,不易为病人接受。 血清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的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慢性肝病肝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