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指出,如果丙肝患者获得早期规范抗病毒治疗,绝大部分丙肝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据悉,按照目前的丙肝治疗指南,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年,可以使超过70%的丙肝患者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即病毒清除)。据今年欧洲肝病年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获得持续应答者随访5年,99%(989/
据介绍,虽然丙肝病毒隐匿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3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在检查时几乎无任何异常,或仅仅发现转氨酶(alt)比正常值略有偏高),但诊断并不困难。只要接受血液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 核糖核酸(hcv rna)检测,就能明确诊断。唐小平院长强调,只要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是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
据唐小平院长介绍,在他们医院确诊的丙肝患者中,有70%是因为使用血制品(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或在小诊所进行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文身、文眉、共用针头静脉注射成瘾药品等原因感染的,但另有30%的患者却感染途径不明。“输液器或者针头消毒不严格,特别是一些不正规的牙科小诊所操作不规范,这些医源性途径都可以传播丙肝。除此之外,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如性乱史或与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具(患者家属、寝友等)也会造成丙肝病毒的传播。所有从事与血液接触职业的人,如警察、外科医生、牙医和护士等都属于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在30%感染途径不明的患者中,有些人确实有从事与血液接触的职业史。”唐小平说。
“我从来没有输过血,这丙肝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呀?”看着医院的诊断报告,今年35岁的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赵先生这样从没输过血的但却感染了丙肝的人并不少见,自2006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市肝病医院)开设华南地区第一个丙肝门诊以来,已为上千人做过丙肝检查,近半被确诊为丙肝患者,其中3成患者感染途径不明。对此,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唐小平教授表示,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但没输过血不等于不会感染过丙肝,切不可掉以轻心。
延伸阅读: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报告感染丙肝8万多人
然而与丙肝的流行情况和带来的危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市民对丙肝普遍缺乏重视,多数丙肝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丙肝病毒。专项调查显示,仅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迄今丙肝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高达80%被调查者却选择“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丙型肝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卢洪洲教授分析认为,导致丙肝认知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丙肝起病隐匿,易被忽视。……更多>>
没输过血不等于不会感染丙肝
唐小平指出,如果丙肝患者获得早期规范抗病毒治疗,绝大部分丙肝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据悉,按照目前的丙肝治疗指南,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 据介绍,虽然丙肝病毒隐匿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3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在检查时几乎无任何异常,或仅仅发现转氨酶(alt)比正常值略有偏高),但诊断并不困难。只要接受血液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