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发现,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每日应用大剂量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IFN) α-n1进行初始诱导治疗其效果并不优于标准干扰素疗法。
马德里病毒性肝炎研究基金会的Vicente Carreno等人将155名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配至以下3个治疗组:第1组患者最初每日应用10MU IFN α进行诱导,然后停药1个月;第2组患者用药剂量同第1组,但没有1个月的休息期。初始治疗后,第1和第2组患者均接受每周3次的10 MU IFN α,连用2个月,然后改用5 MU连用2个月,再改为3 MU连用8个月。第3组患者接受标准干扰素治疗:先应用5 MU IFN α每周3次,连用2个月,然后改为3 MU连用11个月。
治疗意向分析显示,接受IFN α诱导疗法和接受标准疗法的患者就出现的持续性ALT反应而言并无显著差异。此外,这两组患者在HCV RNA水平上也无明显差异,尽管第1组和第2组患者的HCV RNA水平比第3组患者略低,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上述结果提示,应用IFN α诱导疗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并不比标准疗法更好,至少按上述剂量和安排应用IFN α时是这样。
延伸阅读:
两种丙肝标准用药的研究
IDEAL试验:比较佩乐能按体重个体化给药与派罗欣单一剂量给药治疗丙肝的疗效及安全性 美国新泽西KENILWORTH2003年9月26日消息. 先灵葆雅公司今天正式宣布:第一次直接比较治疗丙肝的两种长效干扰素佩乐能(PEG-INTRON)与派罗欣(PEGASYS)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正式启动,该试验将入组2880个丙肝病例。佩乐能是聚乙二醇干……更多>>
用干扰素a-2B治疗急性丙型肝炎可以防止慢性感染
用干扰素a-2b治疗急性丙型肝炎可以防止慢性感染这是德国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研究小组的发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人经常会转成慢性,并且很难根除。研究者试图确定在急性感染期治疗能否防止转位慢性感染。
在1998年到2001年,研究者在德国检验了44名急性丙型肝炎的患者。他们平均年龄是36岁,其中25名是女性。9名是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