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浸润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脂肪肝的症状可消失;而伴随脂肪肝的发展,可由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
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称肝脂肪浸润。肝脂肪浸润是一个病理学上的名词术语。
所谓脂肪肝,是指肝脂肪过量浸润,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或组织学上8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的一种病态。 当浸润的脂肪细胞不被肝脏消耗或运转到其他部位,致使脂肪微滴散布于肝脏之中,减弱了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就叫做脂肪肝浸润。
Ⅰ期为不伴炎症反应的单纯性脂肪肝;
什么是脂肪肝浸润?
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可判断脂肪肝程度。可通过肝脏B超,肝功能等检查,监测脂肪肝。
Ⅲ期为脂肪性肝硬化。
根据肝脏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比率或肝活检组织病理切片脂肪染色镜检,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度(含脂肪5~10%或每单位面积见1/3~2/3的肝细胞脂变)、中度(含脂肪10~25%或2/3以上肝细胞脂变)和重度(含脂肪25~50%或以上,或几乎所有肝细胞均发生脂肪变)三型。根据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可将脂肪脂肪肝肝分为三个时期:
脂肪肝的轻重主要是通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的:
Ⅱ期为伴有炎症和纤维化的脂肪性肝炎;
延伸阅读:
血管瘤肝的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血管瘤中最多见的肝良性肿瘤。可以说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几乎全为海绵状血管瘤。1863年Virchow首次报告。该病遍及全世界,尸检中发现率为 0.4%~7.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30~45岁居多,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0.6~10。其发病部位:据151例资料统计,右肝叶47.20%,左肝叶36.4%,其它如尾、方、副叶11.2%。
右肝囊肿
1.肝切除术; 多囊肝的手术:除非病变局限于肝的一叶,且伴有症状;或疑有恶变者,一般多不主张手术治疗。多囊肝当发现其中个别右肝囊肿增大迅速,压迫邻近脏器,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或心肺功能时,可以对较大的右肝囊肿进行反复穿刺抽液。如果病人全身情况良好,肝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