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由于乙肝具有传染性,所以乙肝患者往往也遭到周围人等的歧视,加之社会竞争激烈,他们承受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也就更加巨大。 其实,从医学的角度讲,乙型肝炎属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另外还有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一般的学习、工作、生活,包括握手、拥抱、共用计算机、办公用品,甚至包括共同用餐是不传播乙肝的。所以,科学进行乙肝预防并不等同于需要歧视乙肝患者,不与乙肝患者接触。 人们担心的乙肝“大三阳”(指乙肝两对半中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传染性高,那也主要是血液传播性高;肝功能指标中转氨酶和黄疸的高低,并不改变疾病的传播途径,即肝功能不是决定传染的因素;接触感染者的皮肤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对于母婴传播,通过科学预防阻断可以让90%~95%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其性伴侣也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免疫力。 乙肝患者除了不可以献血、不可以与别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其家人需注射乙肝疫苗外,他们对周围的健康人和环境没有任何危害。专家指出,他们可以参加任何活动,包括有身体接触的体育活动,也可以与正常人共享食物,共用餐具。因此康路网页呼吁大家:做好科学的乙肝预防措施,同时正确认识乙肝传播途径,消除乙肝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