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汁型肝硬化呢?胆汁型肝硬化是常见的肝硬化类型当中的一种。此种肝硬化可以分为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型肝硬化两种,不同类型的胆汁型肝硬化的发病原因也是不同的。接下来具体介绍一下胆汁型肝硬化及怎样诊断。
胆汁型肝硬化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的自然演变史是一个缓慢的伴有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进行性胆汁淤积过程。原发胆汁型肝硬化早在1851年就由英国医学教授阿迪森首次报道。自从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应用于原发胆汁型肝硬化的诊断,筛选出许多无症状和早期肝硬化阶段的患者。此时,患者还未出现临床、生化或组织学方面的特征。
组织学上,颇似宿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与肝脏同种移植的排斥反应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病情缓解与恶化交替出现,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
指出,诊断可以通过血液学筛选检查,可以在出现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前发现该病。大多数胆汁型肝硬化病例可以通过升高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确立诊断。
体液免疫显著异常,抗线粒抗体阳性率达90%~100%,80%患者其滴度大于1:80,有人在研究PBC时,甚至把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作为病例纳入标准。部分患者尚有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甲状腺抗体等,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可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补体系统引起免疫损伤。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胆汁型肝硬化以及怎样诊断,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进行在线咨询,在那里会进一步的告诉我们胆汁型肝硬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