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乙肝
快速搜索

中医药治疗乙肝疾病走出三误区

2015年04月17日

乙肝危害了很多中国人。不少人认为乙肝,尤其是急性乙肝的病因为湿热之邪。这种说法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此种湿热之邪是一?a href=http://gcwk.xywy.com/nz/ target=_blank>痔厥獾氖?纫叨局?啊K??司哂幸话闶?戎?疤氐阃猓?咕哂幸韵绿氐悖河写?拘裕?愿卧嗨鸷ξ?鳌4恿僦⒓凹觳饨峁?纯矗?甭?砸腋伪硐治?αΑ⑹秤?徽瘛⒀嵊湍濉⒏拐汀⒕?裎?摇⒀劬Ω缮?⒏吻??吹龋??行┎∪宋?⌒熬迷烫迥冢?任藁蚪鲇星岫雀喂Ω谋洌?治蘖俅?a href=http://jsb.xywy.com/djs/zz/ target=_blank>症状,因此把乙肝病邪统归为湿热疠气不无偏颇。

按照中医传统观点分析,乙肝似属湿疫疠气更为贴切,仅从湿热着眼难免有差误。

肝主疏泄,其疏泄功能并不局限于脾胃气机的调畅运化,还涉及到精神活动、物质代谢、血液运行、妇女月事、神经内分泌等一系列活动,因此,肝功异常除影响脾胃功能外,还会累及其它脏器。

肝血虚可致肾精不充,肾精亏也可致肝木失养,肝病最终可累及肾(如肝功能衰竭可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故有“养肝必先滋肾,补肾即所以补肝”之说。在临床上,笔者对乙肝大、小三阳伴有转氨酶升高,辨证见有肝阴亏损者,常以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酌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滋水涵木,扶正祛邪,每能取得肝功恢复的良好疗效。

肝主藏血,心主血脉和主神志,故在乙肝病程中可出现鼻衄、肌衄等肝血失藏和右胁疼痛、胁下痞等气滞血瘀的症状体征,重症患者可见神志异常,此说明肝病可累及心。

因此,慢性乙肝最基本的治法应该是扶正固本,此当贯穿治疗始终,而清热解毒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治疗只能是慢性乙肝的辅助疗法。无论是扶正,还是祛邪,都应考虑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行气勿用香燥太过,慎防劫伤肝阴;清湿热应适可而止,以免苦寒败胃。

在目前乙肝治疗疗效欠佳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乙肝传播和蔓延显得格外重要。“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也是中医的一惯主张。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人以为传染病预防是防疫部门或西医的事情,遇到乙肝病人,只知道遍寻秘方验药,从不进行有关防疫知识的宣教。还有一些人片面地理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含义,认为只要身体好,抵抗力强,沾上了病邪,也不会发病。他们大意到连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没有,给病人治疗时不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相关阅读